地址 :长沙市雨花区迎新路499号御溪国际大厦1栋25层
电话 :0731-85311369
邮箱 :xinyuejituan@139.com
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发〔2022〕14号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各部委 、各直属机构 :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 、引领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社会建设 、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建设网络强国 、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 ,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 、形成数字治理新格局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法治政府 、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 ,现提出以下意见 。
(一)发展现状 。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 、国务院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出发 ,准确把握全球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发展趋势和特点 ,围绕实施网络强国战略 、大数据战略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 ,各级政府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成效显著 ,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取得积极进展 ,一体化政务服务和监管效能大幅提升 ,“最多跑一次” 、“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一网协同” 、“接诉即办”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 ,数字技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数字治理成效不断显现 ,为迈入数字政府建设新阶段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同时 ,数字政府建设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主要是顶层设计不足 ,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创新应用能力不强 ,数据壁垒依然存在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还有不少突出短板 ,干部队伍数字意识和数字素养有待提升 ,政府治理数字化水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
当前 ,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对数字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要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 ,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 ,进一步加大力度 ,改革突破 ,创新发展 ,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 。
(二)总体要求 。
1.指导思想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 ,认真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 、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 ,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 、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 ,构建数字化 、智能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 ,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对数字经济 、数字社会 、数字生态的引领作用 ,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
2.基本原则 。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全面贯彻党中央 、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 ,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数字政府建设各领域各环节 ,贯穿政府数字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全过程 ,确保数字政府建设正确方向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着力破解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 、办事慢 、办事繁问题 ,坚持数字普惠 ,消除“数字鸿沟” ,让数字政府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
坚持改革引领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 ,着力强化改革思维 ,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 ,促进政府治理各方面改革创新 ,推动政府治理法治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 。
坚持数据赋能 。建立健全数据治理制度和标准体系 ,加强数据汇聚融合 、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 ,促进数据依法有序流动 ,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 ,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和管理服务效率 ,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
坚持整体协同 。强化系统观念 ,加强系统集成 ,全面提升数字政府集约化建设水平 ,统筹推进技术融合 、业务融合 、数据融合 ,提升跨层级 、跨地域 、跨系统 、跨部门 、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 ,做好与相关领域改革和“十四五”规划的有效衔接 、统筹推进 ,促进数字政府建设与数字经济 、数字社会协调发展 。
坚持安全可控 。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促进发展和依法管理相统一 、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 ,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各项法律法规制度 ,全面构建制度 、管理和技术衔接配套的安全防护体系 ,切实守住网络安全底线 。
3.主要目标 。
到2025年 ,与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数字政府顶层设计更加完善 、统筹协调机制更加健全 ,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 、安全保障 、制度规则 、数据资源 、平台支撑等数字政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政府履职数字化 、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 、公共服务高效化取得重要进展 ,数字政府建设在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 、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到2035年 ,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数字政府体系框架更加成熟完备 ,整体协同 、敏捷高效 、智能精准 、开放透明 、公平普惠的数字政府基本建成,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
二 、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 。
全面推进政府履职和政务运行数字化转型 ,统筹推进各行业各领域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 、互联互通 、协同联动 ,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 ,全面提升政府履职效能 。
(一)强化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 ,提升经济调节能力 。
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宏观调控决策 、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投资监督管理 、财政预算管理 、数字经济治理等方面 ,全面提升政府经济调节数字化水平 。加强经济数据整合 、汇聚 、治理 。全面构建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 ,加强对涉及国计民生关键数据的全链条全流程治理和应用 ,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运用大数据强化经济监测预警 。加强覆盖经济运行全周期的统计监测和综合分析能力 ,强化经济趋势研判 ,助力跨周期政策设计 ,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 。提升经济政策精准性和协调性 。充分发挥国家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作用 ,强化经济运行动态感知 ,促进各领域经济政策有效衔接 ,持续提升经济调节政策的科学性 、预见性和有效性 。
(二)大力推行智慧监管 ,提升市场监管能力。
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支撑构建新型监管机制 ,加快建立全方位 、多层次 、立体化监管体系 ,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 ,以有效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以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 。加强监管事项清单数字化管理 ,运用多源数据为市场主体精准“画像” ,强化风险研判与预测预警 。加强“双随机 、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建设 ,根据企业信用实施差异化监管 。加强重点领域的全主体 、全品种 、全链条数字化追溯监管 。以一体化在线监管提升监管协同化水平 。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 ,构建全国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 ,推动监管数据和行政执法信息归集共享和有效利用 ,强化监管数据治理 ,推动跨地区 、跨部门 、跨层级协同监管 ,提升数字贸易跨境监管能力 。以新型监管技术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 。充分运用非现场 、物联感知 、掌上移动 、穿透式等新型监管手段 ,弥补监管短板 ,提升监管效能 。强化以网管网 ,加强平台经济等重点领域监管执法 ,全面提升对新技术 、新产业 、新业态 、新模式的监管能力 。
(三)积极推动数字化治理模式创新 ,提升社会管理能力 。
推动社会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 、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 ,着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 、社会治安防控 、公共安全保障 、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数字化治理能力 。提升社会矛盾化解能力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提升网上行政复议 、网上信访 、网上调解 、智慧法律援助等水平 ,促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排查化解 。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智能化 。加强“雪亮工程”和公安大数据平台建设 ,深化数字化手段在国家安全 、社会稳定 、打击犯罪 、治安联动等方面的应用 ,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 。推进智慧应急建设 。优化完善应急指挥通信网络 ,全面提升应急监督管理 、指挥救援 、物资保障 、社会动员的数字化 、智能化水平 。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化水平 。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 ,构建新型基层管理服务平台 ,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提升基层智慧治理能力 。
(四)持续优化利企便民数字化服务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
持续优化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 、智能化水平 ,不断满足企业和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 。打造泛在可及的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枢纽作用 ,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标准统一 、全面融合 、服务同质 ,构建全时在线 、渠道多元 、全国通办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 。提升智慧便捷的服务能力 。推行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 ,推广“免申即享” 、“民生直达”等服务方式 ,打造掌上办事服务新模式 ,提高主动服务 、精准服务 、协同服务 、智慧服务能力 。提供优质便利的涉企服务 。以数字技术助推深化“证照分离”改革 ,探索“一业一证”等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新途径 ,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 、减材料 、减时限 、减费用 。强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 ,推动涉企审批一网通办 、惠企政策精准推送 、政策兑现直达直享 。拓展公平普惠的民生服务 。探索推进“多卡合一” 、“多码合一”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 ,积极打造多元参与 、功能完备的数字化生活网络 ,提升普惠性 、基础性 、兜底性服务能力 。围绕老年人 、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 ,完善线上线下服务渠道 ,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 ,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 。
(五)强化动态感知和立体防控 ,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
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转型 ,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和资源利用科学性 ,更好支撑美丽中国建设 。提升生态环保协同治理能力 。建立一体化生态环境智能感知体系 ,打造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 ,强化大气 、水 、土壤 、自然生态 、核与辐射、气候变化等数据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推进重点流域区域协同治理 。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 。构建精准感知 、智慧管控的协同治理体系 ,完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持续提升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 、海洋资源保护利用 、水资源管理调配水平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加快构建碳排放智能监测和动态核算体系 ,推动形成集约节约 、循环高效 、普惠共享的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服务保障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
(六)加快推进数字机关建设 ,提升政务运行效能 。
提升辅助决策能力 。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机制 ,统筹推进决策信息资源系统建设 ,充分汇聚整合多源数据资源 ,拓展动态监测 、统计分析 、趋势研判 、效果评估 、风险防控等应用场景 ,全面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 。提升行政执行能力 。深化数字技术应用 ,创新行政执行方式 ,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 。加快一体化协同办公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内部办公 、机关事务管理等方面共性办公应用水平 ,推动机关内部服务事项线上集成化办理 ,不断提高机关运行效能 。提升行政监督水平 。以信息化平台固化行政权力事项运行流程 ,推动行政审批 、行政执法 、公共资源交易等全流程数字化运行 、管理和监督 ,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优化完善“互联网+督查”机制 ,形成目标精准 、讲求实效 、穿透性强的新型督查模式 ,提升督查效能 ,保障政令畅通 。
(七)推进公开平台智能集约发展 ,提升政务公开水平 。
优化政策信息数字化发布 。完善政务公开信息化平台 ,建设分类分级 、集中统一 、共享共用 、动态更新的政策文件库 。加快构建以网上发布为主 、其他发布渠道为辅的政策发布新格局 。优化政策智能推送服务 ,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严格审查标准 ,消除安全隐患 。发挥政务新媒体优势做好政策传播 。积极构建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 ,形成整体联动 、同频共振的政策信息传播格局 。适应不同类型新媒体平台传播特点 ,开发多样化政策解读产品 。依托政务新媒体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和政务舆情回应工作 。紧贴群众需求畅通互动渠道 。以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统一知识问答库为支撑 ,灵活开展政民互动 ,以数字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 ,辅助科学决策 ,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
三 、构建数字政府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 。
全面强化数字政府安全管理责任 ,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 ,强化安全防护技术应用 ,切实筑牢数字政府建设安全防线 。
(一)强化安全管理责任 。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 ,统筹做好数字政府建设安全和保密工作 ,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构建全方位 、多层级 、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 ,形成跨地区 、跨部门 、跨层级的协同联动机制 。建立数字政府安全评估 、责任落实和重大事件处置机制 ,加强对参与政府信息化建设 、运营企业的规范管理 ,确保政务系统和数据安全管理边界清晰 、职责明确 、责任落实 。
(二)落实安全制度要求 。
建立健全数据分类分级保护 、风险评估 、检测认证等制度 ,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和技术防护 。加大对涉及国家秘密 、工作秘密 、商业秘密 、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等数据的保护力度 ,完善相应问责机制 ,依法加强重要数据出境安全管理 。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 、保密监测预警和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的机制 ,定期开展网络安全 、保密和密码应用检查 ,提升数字政府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水平 。
(三)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
建立健全动态监控 、主动防御 、协同响应的数字政府安全技术保障体系 。充分运用主动监测 、智能感知 、威胁预测等安全技术 ,强化日常监测 、通报预警 、应急处置 ,拓展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监测范围 ,加强大规模网络安全事件 、网络泄密事件预警和发现能力 。
(四)提高自主可控水平 。
加强自主创新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强化安全可靠技术和产品应用 ,切实提高自主可控水平 。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 ,落实运营者主体责任 。开展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安全评估 ,建立健全对算法的审核 、运用 、监督等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 。
四 、构建科学规范的数字政府建设制度规则体系。
以数字化改革促进制度创新 ,保障数字政府建设和运行整体协同 、智能高效 、平稳有序 ,实现政府治理方式变革和治理能力提升 。
(一)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 。
推动政府履职更加协同高效 。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创新变革优势 ,优化业务流程 ,创新协同方式 ,推动政府履职效能持续优化 。坚持以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引领政府数字化转型 ,以数字政府建设支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与数字技术应用深度融合 ,推动政府运行更加协同高效 。健全完善与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职责体系 ,强化数字经济 、数字社会 、数字和网络空间等治理能力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建设全国行政许可管理等信息系统 ,实现行政许可规范管理和高效办理 ,推动各类行政权力事项网上运行 、动态管理 。强化审管协同 ,打通审批和监管业务信息系统 ,形成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监管能力 。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作用 ,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 、规范化 、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 。
(二)创新数字政府建设管理机制 。
明确运用新技术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 ,推进政府部门规范有序运用新技术手段赋能管理服务 。推动技术部门参与业务运行全过程 ,鼓励和规范政产学研用等多方力量参与数字政府建设 。健全完善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会商机制 ,推进建设管理模式创新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综合论证 、联合审批 、绿色通道等项目建设管理新模式 。做好数字政府建设经费保障 ,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 ,建立多渠道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 。推动数字普惠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数字政府建设的支持力度 ,加强对农村地区资金 、技术 、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扩大数字基础设施覆盖范围 ,优化数字公共产品供给 ,加快消除区域间“数字鸿沟” 。依法加强审计监督 ,强化项目绩效评估 ,避免分散建设 、重复建设 ,切实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成效 。
(三)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
推动形成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相辅相成的格局 ,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 ,依法依规推进技术应用 、流程优化和制度创新 ,消除技术歧视 ,保障个人隐私 ,维护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利益 。持续抓好现行法律法规贯彻落实 ,细化完善配套措施,确保相关规定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推动及时修订和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数字政府建设不相适应的条款 ,将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规范 ,加快完善与数字政府建设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 。
(四)健全标准规范 。
推进数据开发利用 、系统整合共享 、共性办公应用 、关键政务应用等标准制定 ,持续完善已有关键标准 ,推动构建多维标准规范体系 。加大数字政府标准推广执行力度 ,建立评估验证机制 ,提升应用水平 ,以标准化促进数字政府建设规范化 。研究设立全国数字政府标准化技术组织 ,统筹推进数字政府标准化工作 。
(五)开展试点示范 。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 ,坚持全面部署和试点带动相促进 。立足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 ,探索开展综合性改革试点 ,为国家战略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围绕重点领域 、关键环节 、共性需求等有序开展试点示范 ,鼓励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应用创新 、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 ,实现“国家统筹 、一地创新 、各地复用” 。科学把握时序 、节奏和步骤 ,推动创新试点工作总体可控 、走深走实 。
五 、构建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 。
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 ,加强数据治理 ,依法依规促进数据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 ,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确保各类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 。
(一)创新数据管理机制 。
强化政府部门数据管理职责 ,明确数据归集 、共享 、开放 、应用 、安全 、存储 、归档等责任 ,形成推动数据开放共享的高效运行机制 。优化完善各类基础数据库 、业务资源数据库和相关专题库 ,加快构建标准统一 、布局合理 、管理协同 、安全可靠的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 。加强对政务数据 、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的统筹管理 ,全面提升数据共享服务 、资源汇聚 、安全保障等一体化水平 。加强数据治理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 ,确保政务数据真实 、准确 、完整 。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管理机制 ,完善数据治理标准规范 ,制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 ,提升数据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
(二)深化数据高效共享 。
充分发挥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作用 ,提升数据共享统筹协调力度和服务管理水平 。建立全国标准统一 、动态管理的政务数据目录,实行“一数一源一标准” ,实现数据资源清单化管理 。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枢纽作用 ,持续提升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支撑保障能力 ,实现政府信息系统与党委 、人大 、政协 、法院 、检察院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按需共享 。有序推进国务院部门垂直管理业务系统与地方数据平台 、业务系统数据双向共享 。以应用场景为牵引 ,建立健全政务数据供需对接机制 ,推动数据精准高效共享 ,大力提升数据共享的实效性 。
(三)促进数据有序开发利用 。
编制公共数据开放目录及相关责任清单 ,构建统一规范 、互联互通 、安全可控的国家公共数据开放平台 ,分类分级开放公共数据 ,有序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提升各行业各领域运用公共数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推进社会数据“统采共用” ,实现数据跨地区 、跨部门 、跨层级共享共用 ,提升数据资源使用效益 。推进公共数据 、社会数据融合应用 ,促进数据流通利用 。
强化安全可信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平台 ,整合构建结构合理 、智能集约的平台支撑体系 ,适度超前布局相关新型基础设施 ,全面夯实数字政府建设根基 。
(一)强化政务云平台支撑能力 。
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 ,统筹整合现有政务云资源 ,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云平台体系 ,实现政务云资源统筹建设 、互联互通 、集约共享 。国务院各部门政务云纳入全国一体化政务云平台体系统筹管理 。各地区按照省级统筹原则开展政务云建设 ,集约提供政务云服务 。探索建立政务云资源统一调度机制 ,加强一体化政务云平台资源管理和调度 。
(二)提升网络平台支撑能力 。
强化电子政务网络统筹建设管理 ,促进高效共建共享,降低建设运维成本 。推动骨干网扩容升级 ,扩大互联网出口带宽 ,提升网络支撑能力 。提高电子政务外网移动接入能力 ,强化电子政务外网服务功能 ,并不断向乡镇基层延伸 ,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按需向企事业单位拓展 。统筹建立安全高效的跨网数据传输机制 ,有序推进非涉密业务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整合迁移 ,各地区各部门原则上不再新建业务专网 。
(三)加强重点共性应用支撑能力 。
推进数字化共性应用集约建设 。依托身份认证国家基础设施 、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 、国家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等认证资源 ,加快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统一身份认证体系 。持续完善电子证照共享服务体系 ,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 。完善电子印章制发 、管理和使用规范 ,健全全国统一的电子印章服务体系 。深化电子文件资源开发利用 ,建设数字档案资源体系 ,提升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和应用水平 。发挥全国统一的财政电子票据政务服务平台作用 ,实现全国财政电子票据一站式查验 ,推动财政电子票据跨省报销 。开展各级非税收入收缴相关平台建设 ,推动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全覆盖 。完善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功能 ,提升信息查询和智能分析能力 。推进地理信息协同共享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更好发挥地理信息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
七 、以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引领驱动数字化发展 。
围绕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重大战略部署 ,持续增强数字政府效能 ,更好激发数字经济活力 ,优化数字社会环境 ,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
(一)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
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 ,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提高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准确把握行业和企业发展需求,打造主动式 、多层次创新服务场景 ,精准匹配公共服务资源,提升社会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 ,更好满足数字经济发展需要 。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方式 ,创新基于新技术手段的监管模式 ,把监管和治理贯穿创新 、生产 、经营 、投资全过程 。壮大数据服务产业 ,推动数字技术在数据汇聚 、流通 、交易中的应用 ,进一步释放数据红利 。
(二)引领数字社会建设 。
推动数字技术和传统公共服务融合 ,着力普及数字设施 、优化数字资源供给 ,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数字转型 、智能升级 、融合创新 ,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 ,加快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探索城市信息模型 、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运用 ,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 、精细化 、智能化水平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以数字化支撑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加快补齐乡村信息基础设施短板 ,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 ,不断提高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水平 。
(三)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
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 ,完善数据要素治理体系 ,加快建立数据资源产权等制度 ,强化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 ,推动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 。完善数据产权交易机制 ,规范培育数据交易市场主体 。规范数字经济发展 ,健全市场准入制度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公平竞争监管制度 ,营造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 。不断夯实数字政府网络安全基础 ,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重要数据的安全保护 ,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水平 ,为数字化发展营造安全可靠环境 。积极参与数字化发展国际规则制定 ,促进跨境信息共享和数字技术合作 。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引领 ,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 、提高政府管理服务能力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把党的政治优势 、组织优势转化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确保数字政府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中央对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领导责任 ,及时研究解决影响数字政府建设重大问题 。各级政府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 ,履行数字政府建设主体责任 ,谋划落实好数字政府建设各项任务 ,主动向党委报告数字政府建设推进中的重大问题 。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履职尽责 ,将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 。
(二)健全推进机制 。
成立数字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指导协调数字政府建设 ,由国务院领导同志任组长 ,办公室设在国务院办公厅 ,具体负责组织推进落实 。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健全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协调机制 ,强化统筹规划 ,明确职责分工 ,抓好督促落实 ,保障数字政府建设有序推进 。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建立健全全国一盘棋的统筹推进机制 ,最大程度凝聚发展合力 ,更好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 ,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
(三)提升数字素养 。
着眼推动建设学习型政党 、学习大国 ,搭建数字化终身学习教育平台 ,构建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培育体系 。把提高领导干部数字治理能力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重要教学培训内容 ,持续提升干部队伍数字思维 、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 ,创新数字政府建设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 ,建设一支讲政治 、懂业务 、精技术的复合型干部队伍 。深入研究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全局性 、战略性 、前瞻性问题 ,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成立数字政府建设专家委员会 ,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置数字政府相关专业 ,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数字政府建设理论体系 。
(四)强化考核评估 。
在各级党委领导下 ,建立常态化考核机制 ,将数字政府建设工作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 。建立完善数字政府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树立正确评估导向 ,重点分析和考核统筹管理 、项目建设 、数据共享开放 、安全保障 、应用成效等方面情况 ,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指导 ,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 、国务院请示报告 ,促进数字政府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
国务院
2022年6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